學術專長:民俗學、民俗藝術理論、民俗文學(小說、戲曲、民間文學)、民俗文化、民俗宗教、民俗史、傳統表演藝術、文化田野調查等
曾開授課程:民俗學、民俗文藝學、文藝民俗學、中國俗文化、中國神話美學、中國宗教美學、中國民俗文化專題、神話學、台灣民俗文化、台灣民俗史研究、台灣民間信仰、民俗醫療、民俗生死學
學術研究:
一、著作:
1984 台灣民間宗教論集,台灣學生書局 |
1985 無生老母信仰溯源,文史哲出版社 |
1986 中國社會與宗教,台灣學生書局 |
1987 菜根譚(撰述),金楓出版社 |
1988 中國善書與宗教,台灣學生書局 |
1988 明代三一教主研究,台灣學生書局 |
1988 為政在民一中國的政治,幼獅文化公司 |
1990 台灣的宗教與祕密教派,台原出版社 |
1990 先天道與一貫道,正一善書出版社 |
1990 台灣的鸞書,正一善書出版社 |
1990 民間的三教心法,正一善書出版社 |
1989 學者論道(錄音書),明德出版社 |
1989 論語導論一天道與人道(錄音書),正一善書出版社 |
1992 中國文學與宗教,學生書局 |
1993 中國意識與宗教,學生書局 |
1993 中國社會的神話思維,谷風出版社 |
1995 兩岸宗教交流的現況與展望,內政部 |
1996 當代臺灣新興宗教,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|
1996 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,臺灣宗教文化工作室 |
1997 神明的由來(中國篇),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1997 兩岸宗教交流的現況與展望,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1998 臺灣當代新興佛教-禪教篇,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1998 臺灣民間宗教結社,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神明的由來(臺灣篇),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臺灣新興宗教現象-傳統信仰篇 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臺灣新興宗教現象-扶乩鸞書篇 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北港朝天宮的神明會 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 南華管理學院 |
1999 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 南華管理學院 |
2000 打貓大士-民雄大士爺祭典科儀探討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以人體為媒介的道教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當代新興宗教-修行團體篇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1 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一卷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1 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演變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1 臺灣的神明由來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3 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二卷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3 民俗、殯葬與宗教專論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|
2004 宗教與民俗醫療 大元書局 |
2004 宗教的醫療觀與生命教育 大元書局 |
2005 台灣傳統信仰的宗教詮釋 大元書局 |
2005 台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 大元書局 |
2005 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 大元書局 |
2005 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 大元書局 |
2006 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 大元書局 |
2006 宗教與生命關懷 大元書局 |
2006 宗教思潮的變遷 大元書局 |
2006 宗教的傳播 大元書局 |
二、委託研究
1991 國民小學高年級國語科情意教學之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1992 福建省文教狀況調查研究 大陸委員會委託 |
1993 臺灣民間喪葬音樂調查 文建會委託 |
1994 兩岸宗教交流現況興展望 內政部委託 |
1995 臺灣民間新興佛教 國際佛學研究中心委託 |
1997 臺灣民俗醫療團體普查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|
1997 北港日據時代通俗佛教研究(一)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1997 民雄大士爺廟宗教祭典 嘉義縣文化中心 |
1998 北港日據時代通俗佛教研究(二)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1998 臺灣新興宗教團體普查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|
1998 臺灣宗教與社會治安 國安局 |
1999 北港日據時代通俗佛教研究(三)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1999 雲林縣山區各鄉鎮信仰節俗類藝文資源調查 雲林縣文化中心 |
1999 嘉義縣山區各鄉鎮信仰節俗類藝文資源調查 嘉義縣文化中心 |
2000 嘉義市中元普度調查 嘉義市文化中心 |
2000 砂勞越華人社會宗教調查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2000 五十年來臺灣宗教研究成果評估-新興宗教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|
2001 東馬德教會調查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2002 泰國德教會的傳播與發展史 國科會專題研究 |
2002 沙巴華人社會與宗教的互動關係 輔仁大學 |
2003 泰國華人社會與宗教 輔仁大學 |
2004 台灣藏傳佛教發展現況與省思 輔仁大學 |
2005 台灣全志宗教與社會篇 國家文獻館 |
三、期刊論文
1980 疏導台灣當今祕密教派,鵝湖月刊 61 期 |
1980 列子楊朱篇的意識形態,哲學與文化月刊 7卷 9期 |
1981 聖之時者 ─ 談孔子對時代的回應,鵝湖月刊 67 期 |
1984 台灣齋教的淵源與流變,台北文獻直 67 期 |
1984 唐代永嘉禪師證道歌義理初探,中國佛教 28 卷 6期 |
1984 台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,台北文獻直 67 期 |
1984 唐代古文家的天命觀初探,鵝湖月刊第 111 期 |
1984 左傳災異說探論,鵝湖月刊 114 期 |
1984 台灣瑤池金母信仰研究,台灣風物 34 卷 3期 |
1984 淺論當今台灣民間宗教研究的態度與方法,台北文獻直 69 期 |
1985 台灣無生老母信仰淵源探論,台北文獻直 71 期 |
1984 試說無量壽經四十八別願的宗教精神, |
1985 檢驗高中新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「根本」思想,鵝湖 120 期 |
1985 史通在中國文學上的價值,孔孟月刊 275 期 |
1985 銷釋金剛科儀的義理初探,中國佛教 29 卷 5 期 |
1985 唐代龐居士的詩偈及其宗教境界,中國佛教 29 卷 11 期 |
1985 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處世思想,台北文獻直 74 期 |
1986 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,鵝湖月刊第 127 期 |
1986 敦煌寫本老子想爾注義理初探,中國學術年刊第八期 |
1986 台北地區夏教的宗教體系研究,台北文獻直 76 期 |
1986 莊子內篇「人」的概念探述,鵝湖月刊 133 期 |
1986 台北地區弘化院的宗教體系,台灣神學論刊 8 期 |
1986 老子「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」的義理疏證,鵝湖月刊 137 期 |
1987 太上感應篇的倫理思想,鵝湖月刊 143 期 |
1987 醉古堂劍掃的社會人格,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20 卷 6 期 |
1987 菜根譚的社會思想,科際整合學報第 1 期 |
1987 台灣勸善歌謠的社會關懷,民俗曲藝 45、46 期 |
1987 灶君寶卷的灶神信仰,民俗曲藝 48 期 |
1987 遊記類鸞書所顯示之宗教新趨勢,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61 期 |
1988 王爺傳說,民俗曲藝 52、53 期 |
1988 試論清靜經的「道」,鵝湖月刊 155 期 |
1989 功過格的倫理思想初探,中國學術年刊 10 期 |
1990 當今台灣民間鸞書的文學形式,漢學研究8卷1期 |
1991 唐代傳奇的夢 鵝湖 |
1992 從殘害骨肉事件談基層社會的文化意識,1991文化評論 |
1992 關漢卿雜劇的宗教意識 鵝湖 |
1992 從「戶蠅蚊子大戰歌」談民間文學的創作意識 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期 |
1993 從殺害骨肉事件談基層社會的文化意識 鵝湖 |
1993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淡江大學中文學報2期 |
1994 臺灣民間信仰的濟世觀,內政部「宗教輔導論述專輯」 |
1994 莊子的鬼神觀 鵝湖 |
1995 臺灣民間宗教的文化意識,歷史月刊86期 |
1995 末世預言與卯劫觀音,歷史月刊92期 |
1995 信仰族群與族群和諧,宗教哲學1卷2期 |
1995 民間信仰與台灣的族群和諧 鵝湖 |
1995 臺灣「新興宗教」的名詞界定,臺灣史料研究6號 |
1995 臺灣新興宗教的現象商議,宗教哲學1卷4期 |
1996 民間的養生術與民俗醫療,歷史月利96期 |
1996 臺灣觀音信仰的現象分析,宗教哲學2卷1期 |
1996 臺灣民間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觀,宗教哲學2卷2期 |
1996 臺灣善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,宗教哲學2卷4期 |
1997 胡適的宗教觀,鵝湖260、261 |
1997 臺灣媽祖祭典的現象分析,宗教哲學3卷1期 |
1997 臺灣「宗教教育」的問題商議,宗教哲學3卷2期 |
1997 唐君毅儒家宗教精神說 宗教哲學3卷3期 |
1997 論傅偉勳佛教生死學 宗教哲學3卷4期 |
1997 從傳統宗教生死觀談代理孕母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(1997.10) |
1997 康有為的宗教觀 鵝湖月利267、268期 |
1998 林清玄學佛散文的教主形象 鵝湖月利281期 |
1999 臺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 宗教哲學5卷1、2期 |
1999 杜光庭《道德真經廣聖義》的神人觀 鵝湖月刊285期 |
1999 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 鵝湖月刊286期 |
1999 元雜劇桃花女的婚姻儀式 鵝湖雜誌288期 |
1999 道教的生死觀 歷史月刊139期 |
1999 二十一世紀儒學的社會實踐 文明探索19期 |
2000 明初張宇初「峴泉集」的生命觀 鵝湖月刊295期 |
2000 印順的中國古代神話研究 鵝湖月刊297期 |
2000 台灣新興宗教的救劫運動 宗教哲學6卷3期 |
2000 《太平經》的養生觀 鵝湖月刊299期 |
2000 《太平經》的性命觀 鵝湖月刊300期 |
2000 譚嗣同的宗教觀 鵝湖月刊302期 |
2000 楊贊儒與聖德寶宮 臺灣文獻51卷3 期 |
2000 從《太平經》談道教的生命觀 中華道教學院南台分院學報1期 |
2001 涼山彝族「驅鬼經」的人鬼交感儀式 民俗曲藝(2001.5) |
2001 民間信仰「合緣共振」與「含混多義」的思維模式 玄奘學報4期 |
2001 台灣民眾宗教信仰的生死關懷與靈驗性格 輔大宗教研究3期 |
2001 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 鵝湖月刊307期 |
2001 神觀交談-從多重至上神談起 揭諦學刊4期 |
2001 教育的「聖俗」問題 鵝湖月刊309期 |
2001 社區文化的宇宙圖式與神聖空間 鵝湖月刊312期 |
2001 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研究與前瞻 臺灣文獻52卷2 期 |
2001 臺灣民眾宗教信仰的生死關懷與靈驗性格 輔仁宗教研究3 期 |
2001 從太上洞玄步虛章談步虛詞的神人交感 中華道教學院南台分院學報2期 |
2001 臺灣西王母信仰的時代意義 鵝湖月刊218期 |
2001 砂勞越華人社團與宗教互動關係 馬來亞大學《學術論文集》6 輯 |
2001 台灣新興宗教的宗教對話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期 |
2001 台灣宗教組織化的困境 宗教論述專輯3輯 |
2002 談臺灣藥籤文化 傳統藝術19期 |
2002 華人信仰心理與宗教行為 鵝湖月刊324期 |
2002 從《太上洞玄步虛章》談步虛詞的神人交感 道韻11輯 |
2002 從唐君毅《病裏乾坤》談儒學醫療 鵝湖月刊328期 |
2002 從靈感到修行 宗教哲學8卷2期28 |
2002 台灣宗教團體經濟資源的問題 宗教論述專輯4輯 |
2003 哪吒神話的生命觀 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|
2003 敦煌寫卷「患文」的宗教醫療觀 普門學報15期 |
2003 巫術文化的哲學省思 鵝湖月刊335期 |
2003 唐君毅的《人生之體驗》談儒學的生命教育 新世紀宗教研究1卷3期 |
2003 禁忌文化的哲學省思 鵝湖月刊342期 |
2004 陳靖姑信仰與法派的宗教形態 新世紀宗教研究2卷3期 |
2004 敦煌寫卷「亡文」的生命教育 普門學報19期 |
2004 東南亞大伯公信仰的發展 泉州華僑大學學報 |
2004 對台灣漢人宗教精神領域的研究 高雄道教學院學報1期 |
2004 徐復觀《中國人性論史》中的宗教觀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3期 |
2004 東馬德教會的發展 世界宗教學刊3期 |
2004 台灣靈乩的宗教形態 內政部宗教論述專輯6輯 |
2004 宗教組織的現代化與對治現代化 宗教哲學31期 |
2004 中國命運觀的文化意識 文明探索叢刊37卷 |
2004 佛教與基督宗教社會關懷的省思 文明探索叢刊38卷 |
2005 老子的醫療觀 鵝湖月刊357期(3月) |
2005 人性與安寧療護 宗教與民俗醫療創刊號(6月) |
2005 佛教經典的胚胎生命觀 普門學報29期(9月) |
2005 藏傳佛教在台發展現況與省思 普門學報30期(11月) |
2005 「通神」與「神通」的文化意識 文明探索叢刊41卷(4月) |
2005 《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》的家庭禮儀與修行法門 宗教與民俗醫療2期 (12月) |
|
|
四、學術會議 |
1986 台灣先天道的宗教本旨,第一屆東方宗教討論會年會 |
1987 日據時期蘇澤養的新約龍華教,台灣史料兼台灣史研討會 |
1987 台灣民間新興宗教的社會思想,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研討會 |
1987 敦煌寫本王梵志詩所反映的社會庶民倫理,第八屆古典文學會議 |
1987 試論中國政權觀,第五屆鵝湖論文研討會 |
1987 林兆恩與晚明王學,淡江大學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研討會 |
1987 從文心雕龍談民間文學研究的困境,古典文學會文心雕龍研討會 |
1987 試論清靜經的道,第一屆世界道學會議 |
1988 台灣一貫道近年來的教義發展,第三屆東方宗教討論會年會 |
1988 唐君毅的宗教觀,香港法住唐君毅國際學術會議 |
1989 五四思潮對文學史觀的影響,文建會五四研討會 |
1989 台灣現階民間鸞書的文學形式,民間文學國際會議 |
1989 台灣民間鸞書的神道設教,中華民族宗教國際會議 |
1989 台灣鸞堂與鸞書的社會教育功能,輔仁大學宗教教育與中國社會發展研討會 |
1990 人神之間 ─ 明代三言的宗教現象,南京明清小學研討會 |
1990 關漢卿雜劇的宗教意識,石家莊元代四大家研討會 |
1990 唐代傳奇的夢,淡江大學晚唐文學與社會研討會 |
1990 儒釋道思想俗世化的危機與轉機,東海大學儒釋道思想與現代社會研討會 |
1990 敦煌寫本家教類的庶民教育,國際敦煌學會議 |
1990 明代林兆恩的朱子思想,福州國際朱子會議 |
1990 當今台灣民間信仰研究的面向,民俗曲藝學術研討會 |
1990 儒家崇拜與儒家社會,當代新儒家國際會議 |
1990 當今台灣鸞書的政教立場,淡江歷史系政教關係國際會議 |
1991 當今臺灣鸞書的社會控制機能 中研院民族所宗教與社會控制研討會 |
1991 海峽兩岸宗教交流的現狀與檢討 陸委會兩岸宗教學術研討會 |
1991 從戶蠅蚊仔大戰歌談民間文學的創作意識 歌仔學術研討會 |
1991 臺灣神明傳說的文學意義與宗教功能 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|
1992 清洪兩幫的忠義觀念 淡大俠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|
1992 臺灣民間宗教的成人教育 第三屆宗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|
1992 當代儒學的宗教對話 第二屆國際新儒家學術研討會 |
1993 臺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 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 |
1993 搜神記的神話思維 成功大學六朝學術研討會 |
1993 西遊記的神話思維 政治大學俗文學研討會 |
1993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香港34屆亞洲會議 |
1994 臺灣神廟的信仰文化初論 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 |
1994 莊子鬼神觀 中正大學道教學術研討會 |
1994 臺灣萬佛會的政教立場 第三屆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4 從臺灣萬佛會談佛教的社會參與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4 臺灣清海無上師的宗教現象 佛教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|
1994 臺灣萬佛會的宗教現象 香港佛教現代挑戰國際學術會議 |
1994 臺灣鬼信仰發展的檢討與展望 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 |
1994 從民間信仰談臺灣族群和諧 宗教與臺灣族群和諧研討會 |
1994 當代儒學與民間信仰的宗教對話 第三屆國際新儒家學術會議 |
1995 神話研究的趨勢綜論 古典文學研究會年會 |
1995 盧勝彥與靈仙真佛宗 淡江大學臺灣史國際研討會 |
1995 靈仙真佛宗的宗教現象 北京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研討會 |
1995 觀音信仰的神聖性與世俗性 第一屆觀音思想與現代管理研討會 |
1995 臺灣善書研究的回顧 東方宗教第十屆年會 |
1995 民間媽祖祭典的信仰本質 媽祖民俗學術研討會 |
1995 臺灣民間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觀 紀念李玉階先生學術研討會 |
1996 臺灣民俗醫療的現象商議 第一屆國際宗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|
1996 封神演義的多重至上神觀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與宗教國際研討會 |
1996 搜神記的生命觀 成功大學第三屆魏晉南北朝學術研討會 |
1996 康有為的宗教觀 中央大學第二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|
1996 臺灣民間信仰的和諧觀 亞洲天主教主教團第四屆宗教交談研討會 |
1996 胡適的宗教觀 淡江大學第七屆中國社會與文化國際研討會 |
1996 臺灣媽祖祭典的文化功能 台南師院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 |
1996 臺灣媽祖祭典的現象分析 第三屆國際亞洲哲學與宗教學會年會 |
1996 臺灣禪修型新興佛教初探 臺灣佛教學術研討會 |
1996 禪定與解脫-臺灣新興佛教的精神療法 哲學與精神治療國際學會年會 |
1996 從靈感思維談臺灣民間的媽祖祭典 國際媽祖學術研討會 |
1996 儒學與民間宗教的對話 北京大學國際宗教學研討會 |
1996 臺灣善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四川社科院兩岸宗教學術研討會 |
1996 促進民族與宗教生活傳統的交流與和諧 印尼第五屆宗教交談研討會 |
1996 臺灣宗教教育的問題商議 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國際研討會 |
1996 臺灣禪修型新興佛教的宗教現象 東方宗教學會年會 |
1996 唐君毅的儒家宗教精神說 第四屆新儒家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7 東南亞各民族間宗教交談的可行性 國際東南亞文化衝突與整合研討會 |
1997 臺灣民間靈感思維的現代意義 香港道教與民間信仰學術研討會 |
1997 楚辭九歌與原始宗教 香港第二屆文學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7 牟宗三的宗教觀 臺灣儒學國際學術會議 |
1997 臺灣是神話的原鄉 第四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 |
1997 臺灣大乘禪功學會的組織管理模式 第二屆禪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|
1997 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 第三屆國際佛學研討會 |
1997 妙天與印心禪學會 第一屆東亞學術會議 |
1997 李元松與現代禪 第一屆當代宗教學學術會議 |
1997 新興宗教的分合現象-以佛乘宗為例 宗教與現代文化學術會議 |
1998 日據時代北港朝天宮的宗教地位 日據時代臺灣史研討會 |
1998 當代宗教靈恩與靈顯的對話 第一屆宗教對話研討會 |
1998 金庸武俠小說的道教思想 第一屆國際武俠小說學術研討會 |
1998 臺灣神廟與社會福利服務 玄奘大學宗教與社會福利研討會 |
1998 當代宗教神醫現象在生命倫理上的意義 中央大學國際生命倫理學會議 |
1998 臺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 南京海峽兩岸宗教文化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|
1998 佛學、散文與教主-剖析林清玄現象 哲學、生死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8 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神人觀 第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 |
1998 「文學民俗」的研究範疇及展望 民俗與文學學術研討會 |
1998 「民俗文學」的研究範疇及展望 雅正文學與通俗文學研討會 |
1998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的組織模式 第二屆當代宗教學學術研討會 |
1998 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 末世與希望學術研討會 |
1999 臺灣新興宗教的發展趨勢及省思 當前社會之道德重整學術研討會 |
1999 元雜劇桃花女的婚姻儀式探究 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 |
1999 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的組織形態與社會功能 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研討會 |
1999 臺灣殯葬儀式與宗教 臺灣殯葬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 |
1999 明代張宇初《峴泉集》的性命觀 明清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|
1999 中國大智慧靈氣研究會的禪修靈學 海峽兩岸當代禪學學術研討會 |
1999 臺灣喪葬儀式的人文意義與發展方向 殯葬文化與設施用地永續發展研討會 |
1999 臺灣神廟的社會參與與心靈改革 跨世紀宗教與心靈改革學術研討會 |
1999 臺灣墓制的現況與展望 日本東北大學國際墓制學術研討會 |
1999 由太平經談道教的性命觀 生命關懷與心靈治療研討會 |
1999 道教的生命與家庭倫理觀 宗教中的獨身論與婚姻觀學術研討會 |
1999 二十一世紀儒學的社會實踐 國際孔學會議 |
1999 以人體為媒介的道教 第三屆當代宗教學學術研討會 |
1999 臺灣民間神廟的社會服務商議 當代與社會工作學術研討會 |
1999 臺灣儒學的本土化與國際化 第二屆臺灣儒學研討會 |
2000 從養性延命錄談道教養生方法的現代意義 馬來西亞跨世紀宗教研討會 |
2000 印順的中國古代神話研究 佛學2000年學術研討會 |
2000 譚嗣同的宗教觀 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|
2000 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 第九所國際中國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|
2000 涼山彝族《驅鬼經》的神人交感儀式 國際戲劇、儀式與民俗研討會 |
2000 法輪功的衝突情境 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|
2000 從聖德寶宮到佛法山 臺灣宗教游動現象學術研討會 |
2000 臺灣新興宗教的救劫運動 海峽兩岸世紀的宗教學術研討會 |
2000 臺灣西王母信仰的文化意義 國際道教神明學術研討會 |
2000 教育的「聖俗」問題 「覺之教育」學術研討會 |
2000 臺灣新興宗教的宗教交談 國際宗教交談學術研討會 |
2000 「神」觀的交談 第三千禧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|
2000 華人的信仰心理與宗教行為 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 |
2000 臺灣儒學的社會關懷 臺灣儒學與現代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 |
2000 當代臺灣西王母信仰的發展與傳播 日本東亞漢學國際會議 |
2000 朱子鬼神觀 朱子與宋明理學學術研討會 |
2001 社區文化的宇宙圖式與神聖空間 地區發展與環境改造學術研討會 |
2001 臺灣民眾生死關懷與靈驗性格 中研院社會所宗教變遷研討會 |
2001 陰符經的生命觀 第四屆魏晉南北朝文學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 |
2001 民間信仰「合緣共振」與「含混多義」的思維模式 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 |
2001 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研究與前瞻 南華大學世界宗教學術研討會 |
2001 史記封禪書的宇宙圖式 輔仁大學第二屆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 |
2001 砂拉越華人社團與宗教的互動關係 2001年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研討會 |
2001 從空洞步虛章談步虛詞的神人交感 淡江大學第七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 |
2001 道教科儀音樂的文化形式與儀式功能 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 |
2001 臺灣媽祖信仰的組織形態 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 |
2001 漢人傳統生活的宇宙圖式與神聖時空觀 淡江大學第五屆文學與文化學術 研討會 |
2001 生死學與民俗醫療 南華大學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 |
2001 人類學對漢人宗教精神領域的研究 人類學與漢人宗教研究學術會議 |
2001 媽祖信仰的神人交感與祭典儀式 澳門國際媽祖文化研討會 |
2001 民間信仰的宗教本質 輔仁大學宗教學與宗教傳統學術研討會 |
2001 臺灣義民信仰與祭典的文化特色 中央大學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學術研討會 |
2001 當代宗教人文精神的認知與重建 第六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 |
2001 大陸佛教發展的現況與展望 兩岸佛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|
2001 民俗文學的研究與瞻望 蘇州大學兩岸通俗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|
2001 宗教學與人類學的對話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間的互動與認同學術會議 |
2001 從靈感到修行 新世紀宗教修持與宗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|
2002 道教科儀音樂的文化意義 香港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|
2002 生命禮儀的文化治療功能 銘傳大學禮俗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|
2002 臺灣氣功團體的文化現象 中研院社會所新興宗教現象學術研討會 |
2002 民俗醫療的科學性與文化性 輔仁大學宗教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|
2002 巫醫同源的生命觀 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 |
2002 《靈劍子》的「內丹」說 玄奘人文學院第一屆道教學術研討會 |
2002 莊子《齊物論》的三籟說 淡江大學莊子齊物論學術研討會 |
2002 哪吒神話的生命觀 中山大學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 |
2002 宗教醫療的文化性與社會性 雲南海峽兩岸當代宗教文化與民族發展學術 研討會 |
2002 從民俗醫療談宗教、科學與文化的相關性 民族、宗教、哲學與世界和平 學術研討會 |
2002 民俗醫療的病因觀 南華大學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 |
2002 從唐君毅《病裏乾坤》談儒學醫療 成功大學第三屆臺灣儒學學術研討會 |
2002 五十年來臺灣新興宗教研究評估 國科會人文中心宗教研究評估學術研討會 |
2002 從唐君毅《人生之體驗》談儒學的生命教育 花蓮師範學院儒學與教育學術 會議 |
2002 宗教醫療的普世價值與文化定位 香港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 |
2002 臺灣宗教團體經濟資源的問題 第一屆當代佛寺建築文化與經營管理學術 研討會 |
2003 東馬德教會的發展 南華大學新宗教團體與社會變遷研討會3.21 |
2003 台灣解嚴後政教關係 真理大學第四屆宗教與行政國際研討會3.29 |
2003 敦煌患文的醫療觀 育達技術學院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研討會4.23 |
2003 沙巴華人社會與宗教 中研院2003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4.25 |
2003 巫術文化的哲學省思 華梵大學第七屆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9.2 |
2003 禁忌文化的哲學省思 南華大學第四屆比較哲學學術研討會5.9 |
2003 基督宗教與佛教社會關懷的省思 輔英科技大學宗教社會關懷研討會9.24 |
2003 砂拉越華人社會與宗教 中央研究院人類學國科會論文發表會9.27 |
2003 神通的文化意識 輔仁大學第二屆信仰與儀式研討會10.17 |
2003 中國命運觀的文化意識 嘉義大學歷史、地理變遷研討會10.5 |
2003 台灣寺院經濟資源的運用問題 玄奘大學宗教福利與資源研討會10.5 |
2003 民俗醫療的診療法 南華大學第三屆生死學研討會10.18 |
2003 客家社會大伯公信仰在東南亞的發展 師範大學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10.25 |
2003 錢穆的宗教觀 東吳大學錢穆思想國際研討會10.31 |
2003 葛洪《抱朴子》內篇的醫療觀 浙江寧波葛洪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1.10 |
2003 基督教與佛教世俗領域的神聖對話 西安宗教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11.21 |
2003 徐復觀《中國人性論史》中的宗教觀 武漢大學徐復觀思想國際學術 研討會12.6 |
2003 陳靖姑信仰與法派的宗教形態 香港華南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12.11 |
2003 當代大陸宗教發展的省思 政治大學全球化與兩岸宗教發展學術研討會12.20 |
2005 民間信仰的宗教特色 北京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國際研討會2.18 |
2004 乩示的宗教醫療 輔大第三屆宗教信仰與儀式研討會3.19 |
2004 老子的醫療觀 中央大學道家思想國際學術會議4.9 |
2004 儒家的生命教育 杭州當代儒學國際學術會4.2 |
2004 泰國華人社會與宗教 淡江大學2004年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會4.22 |
2004 台灣宗教陣頭藝術 兩岸宗教文化與宗教藝術學術研討會5.1 |
2004 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的木輪相法 南華大學第五屆比較哲學學術研討會5.14 |
2004 藏傳佛教在台發展 韓國江南大學校西藏傳統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5.21 |
2004 宗教組織的現代化與對治現代化 蘭州兩岸宗教文化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7.1 |
2004 台灣靈乩的宗教形態 台灣宗教學會宗教研究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7.4 |
2004 從《道元會元》談宋元符籙法派的世界秩序觀 台灣大學東亞近世世界觀的 形成國際學術研討會8.20 |
2004 宗教組織的現代調適 華梵大學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10.2 |
2004 民俗醫療的養生法 南華大學第四屆生死學學術研討會10.15 |
2004 藏傳佛教在台的發展與省思 第一屆台灣密宗學術研討會11.14 |
2004 台閩民間信仰的交流研究 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11.20 |
2004 古代起源神話的宇宙論與宗教觀 國際科學與宗教宇宙生成論學術研討會 11.27 |
2004 台灣宗教團體的教育事業 南華大學宗教教育學術研討會12.3 |
2004 藏傳佛教對台灣本土文化的影響 陳健民百年冥誕與漢藏佛教交流研討會 12.12 |
2004 從《養性延命錄》談道教的生命關懷 宗教與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12.18 |
2004 宗教與臨終關懷 第三屆生命關懷教育學術研討會12.18 |
2005 台灣宗教與安寧療護 江西南昌海峽兩岸生死哲學學術研討會1.21 |
2005 宗教系所與宗教圖書館的資源共享 2005年宗教圖書館經營管理座談會3.18 |
2005 明代王道淵的性命相混說 南華大學明代文學思想與宗教學術研討會4.30 |
2005 道家思想在安寧療護上的運用 台北第一屆國際道家學術會議5.1 |
2005 人性與安寧療護 輔仁大學第四屆信仰與儀式學術研討會5.7 |
2005 牟宗三《圓善論》的生命關懷 中央大學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儒學學術研討會 5.8 |
2005 佛教經典的胚胎生命觀 高雄師大第一屆經典學術研討會5.21 |
2005 閩浙地區陳靖姑信仰的道教法派 浙江五台山浙江區域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5.23 |
2005 七夕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功能 中國周庄七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8.11 |
2005 閩台民間信仰的發展與交流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9.10 |
2005 唐君毅的生命教育觀 武漢大學第七屆當代新儒家國際學術會議9.12 |
2005 牟宗三的生命關懷 香港孔教學院第二屆儒學國際研討會9.21 |
2005 台灣宗教團體的社會慈善事業 2005年海峽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10.15 |
2005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的生命禮儀 2005台灣密宗國際學術研討會10.23 |
2005 台灣宗教發展研究的跨文化省思 台北大學宗教與跨文化學術研討會10.22 |
2005 當代大陸宗教發展的省思 中興大學中國大陸與兩岸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 10.29 |
2005 林兆恩的生命關懷 輔仁大學宗教智慧與智者學術研討會11.4 |
2005 戰後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 南華大學寺廟宗教文化與社會教育研討會 11.11 |
2005 台灣安寧療護本土化的發展面向 萬能大學第四屆生命關懷學術研討會12.17 |
2005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的家庭禮儀與修行法門 宗教與兩性文化醫療研討會 12.17 |
2005 台灣宗教團體的教育文化事業 第六屆紀念涵靜老人宗教學術研討會12.24 |
五、主編
1987 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,弘化出版社 |
1988 台灣歌仔論文專輯,民俗曲藝 |
1989 全國寺剎道觀總覽,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 |
1989 寺廟大觀,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 |
1990 宗教與文化,學生書局 |
1995 文化臺灣1995秋季,淡江大學 |
1996 文化臺灣卷一、二、三 |
1997 全國百廟與心靈改革,南華管理學院 |
1997 西王母信仰,南華管理學院 |
1998 宗教與當代文化,南華管理學院 |
1999 文化產業與產業文化 南華管理學院 |
1999 儒學與基督宗教對談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宗教與非營利事業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跨世紀宗教心靈改革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道教文化精華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道教文化傳播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道教歷史與文學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0 生命關懷與心靈治療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1 宗教藝術、傳播與媒介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|
2005 宗教與民俗醫療創刊號 大元書局 |
2005 宗教與民俗醫療第二期 大元書局 |
六、專欄策劃及撰稿
1987 民俗專題,中央日報副刊長河版 |
1988 王爺知多少專欄,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 |
1989 台灣人的宗教觀專欄,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 |
1989 特稿,中國晨報 |
1989 台灣人的生命禮俗專欄,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 |
1991 中國人的心靈專欄,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 |
1992 幫派知多少專欄,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 |